随着家装市场的日益火爆,家装投诉案件也明显增多。偷工减料、暗吃回扣、低预算高结算等行为成为不良商家赚取“黑心钱”的重要手段。很多业主都是对装修建材不了解也不熟悉,在购买过程中往往会上当受骗,也将给业主带来的严重的麻烦。如何避免这些陷阱呢?
建材市场猫儿腻有哪些
木地板类、瓷砖类、洁具类和橱柜类成为三季度装修建材类投诉的热点。对此,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分析罗列了其中的种种猫儿腻:
消费者在购买木地板时,一些不法经销商通常都会口头承诺实货和样板一样。但在送货时,一些质量较差的木地板也掺杂到合格木地板中,等到消费者铺设时才会发现问题。
墙面瓷砖铺设不到一个月就发黄,表面产生小黑点,甚至瓷砖的连接处出现裂缝等现象消费者反映较多。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卫生间、厨房等湿气较重的区域,除了瓷砖本身的吸水率偏高外,拼贴瓷砖时接缝不牢也会导致此类问题。
洁具产品标价高得惊人,出售时却被“低价甩卖”,这种情形在建材市场屡见不鲜。有的消费者贪图便宜,便被经销商声称的打折所吸引,往往容易陷入商家的价格陷阱。
由于橱柜行业竞争激烈,一些厂家为了牟利就偷工减料或使用伪劣材料,导致橱柜材料甲醛含量超标,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。
四招教你防陷阱
针对装修建材类投诉较为集中的问题,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提醒消费者在选购建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,尽量避免消费纠纷。
首先是低价促销应谨慎购买。消费者要避免被“低价牌”、“折扣”所迷惑,不要因为图便宜买到劣质建材。
其次是谨防商家虚假宣传,滥用概念炒作。比如一些商家称自己的地板是零甲醛,而据专家分析,天然木材中本身就含有少量的甲醛,经过加工的地板宣称零甲醛更是不可能。
再次是双方的约定内容要以书面形式固定。尤其是数量、规格型号、价格,甚至是商家承诺的优惠内容及赠品也要尽可能标明。如果是提前预订的商品,且商家提供有现成的协议、合同时,更要认真阅读内容,以防掉入其设定的“陷阱”。
最后是仔细查看所买的建材与样品是否相符。如果收货时未察觉,拆装后才发现问题,消费者可以拍照留作证据,并将照片传给商家或建材卖场进行维权处理,或保留好凭据拨打12315电话进行维权。
对此,消协特别提醒广大市民:消费者在装修前,最好提前去建材市场了解相关材料的价格,做到货比三家;如果委托家装公司,也要在合同中标注材料的品牌、等级、产地、规格等,材料进场后,要请专业人士对材料进行查验,以免上当受骗。
宜: 祭祀、塑绘、开光、订盟、纳采
*声明: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,广大业主自行判断。
*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,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,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。